巴戟天别名巴戟肉,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名字中的“巴”乃是巴蜀之意,而“戟天”则是强肾起痿的一种比如。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采挖后晒干,用时润透或蒸过,撤除木质心,切片或盐水炒用。
一、巴戟天的成效:
巴戟天味辛、甘,微温。归肾经。成效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常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证的医治。
名家名著择要:
《本经》:“主暴风邪气,阳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本草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玉楸药解》:“巴戟天温补精血,滋益宗筋,治阳痿精滑,鬼交梦遗,摈除脉风,消弭痂癞。”
《本草备要》:“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经。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习尚、脚气水肿。”
二、巴戟天的配伍使用:
1.用于肾阳不敷,证见阳萎、尿频、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巴戟天有补肾助阳之功,治阳萎、不孕等生殖性能不敷之证,常配伍人参、山药、覆盆子等药。
若治肾阳虚、小便拦阻,常配伍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等温肾固涩之药。治妇人宫冷、月经不调、少腹冷痛,常配伍高良姜、肉桂、吴茱萸等温里散寒之药。
《令媛方》:“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
《本草新编》:“巴戟天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
《本草经疏》:“巴戟天主肾气滋生,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2.用于腰膝疼痛或脆弱疲劳。巴戟天即温补肾阳,又可祛风除湿,故尤善治肾阳不敷兼有风湿之证,如配伍萆薢、杜仲等,即金刚丸。
3.用于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即中医学所谓“火不归原”,稀有头痛、头晕、鼻衄、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火灼等证。巴戟天温补之中绕有养阴之性,亦有“阳中求阴”之妙,常配伍熟地、麦冬、五味子、茯苓等,即引火汤。
李可言:“龙雷之火为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反。有以下五点,可资辨别:一、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二、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霎时生变,外感多徐徐,火不归原多渐变;三、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化,天人相应征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四、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外感无此病象,若显现此象,按火不归原论治,误用苦寒直折则危;五、不渴尿多,渴喜热饮。以上为火不归原证治之大抵。”
三、巴戟天的用法用量:
巴戟天常入煎剂,亦相宜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
黄元御言:“去梗,酒浸,蒸晒。”
汪昂言:“蜀产佳。去心,酒浸焙用。”
四、巴戟天的使用注意:
巴戟天补肾助阳,实质柔润,不若淫羊藿之燥散,但只实用于阳虚或兼有寒湿之证,如阴虚火旺或干冷者均不宜服。
~
——中医学实战条记20.8.11
#中医学实战条记#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qingganjiaoliu/4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