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水磨

时间:2024-05-23 20:15:52 阅读:7

乡土散文:水磨

文:胡海泽

水磨,以水为动力将粮食磨成面粉。上世纪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初,小溪河流上到处可见水磨房。随着年代的提高变迁,一连了几千年的水磨退去了磨面的舞台,被柴油机磨,电动磨所交换。磨房属消费队共有产业,土地承包到户后,有的磨房因分产业被撤消。如今偶尔望见一座磨房也是濒临坍毁或临近偃旗息鼓。会川镇文峰小学四周一水磨房旁成了人们丢弃渣滓的场合。


  水磨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不管哪种都是靠水落差作为动力,水槽里的水浇在磨轮上,磨轮的中央轴上端与一圆形石磨盘安稳在一同,磨轮的旋转动员石磨盘转动,转动石磨盘的上扇石盘是不动的,上扇石盘木漏斗中下去的粮食被水动员旋转的下磨扇研磨成面粉。

外表第一幅图片是平轮水磨的磨轮,第二幅图片是立轮水磨的磨轮。在渭河公园灞陵桥百米处有一个平轮水磨的模子。平轮水磨也叫卧式磨,但庄农人很少如此叫。渭河公园的磨轮比水磨房的磨轮要小很多。

水磨与人们生存休戚与共,水磨的汗青可以溯源到战国时期,当时就有了石磨,三国时期李冰创造了水车,把水车和石磨团结就是水磨。水磨在神州大地上一连了三千多年,至今新疆和田县另有一个千年水磨作坊,现还使用加工面粉。游客到此时品味用石磨所磨出的面粉做成的食品,以为与电磨的面不一样的咀嚼。


  束缚前有水磨的人多数是大户人家或富有人,寻常穷人是建不起水磨房的。因此,因水磨而得地名者不少,松树沟常家坪村的宋家磨,朱堤村的姬家磨,高家磨三个社名中都有个磨字。这三个社分散在松树沟河西河东,相隔不敷一公里,可见已往水磨之多。从会川镇坐车去黄香沟(定西十大旅游之地排名第一)分水岭,黄香沟口的罗家磨村,罗家磨小学都延用了原本的名字,足见罗氏人家的水磨,原本口碑有多好,可见一斑;清源镇的上磨村;临洮县玉井镇的姬家河洮河大桥所建之地叫油磨滩,故名思义,已往这里不仅有水磨,另有榨油的油房。三十年前在这里浪花儿会时没望见油房水磨,但“油磨滩”方园几十里内人尽皆知,因每年的古历五月十九有很多花童谣手在这里以展歌喉,唱花会友;听花儿浪会者数以千计。罗家磨陇师同砚张新会,他家的水磨房曾在2013年9月26日遭到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渭水源头陇上人家)栏目组采访,《远方的家》第105集节目在电视台播出时有记者采访的历程及与主人对话的镜头及视频。受此殊荣,他家对水磨房的房面举行了维修。他家的水磨房是方园百里之内保护最完备的,底下是他家水磨房的图片。

在我七八岁时随着父亲到高家磨、姬家磨磨过面。走进磨房,只见石磨扇上装粮食的木漏斗口与磨扇轻重相差无几,漏斗上口呈正方形,上大下小,若大的木箱用粗麻绳安稳在磨房的樑檀上,由于石磨的转动若大的木箱漏斗承载着粮食而发射吱吱的响声。筛面声,石磨转动声,水渠中水浇在磨轮上响声交织在一同。语言交换要提高嗓音。磨出的面用两个箩互相撞击筛出头和麸子,筛面者脸上眉毛满是面尘。当时没有戴口罩一说,病院的医生护士戴着口罩,农夫庄稼汉戴口罩是被人笑话的,再者当时的农夫压根挪不出钱去买囗罩,因此筛面时也就职面尘钻入鼻孔,弄得满脸是粉白的面。


  冬天河要封冻前,必需磨够一家人过冬的面,因此,入冬磨面,要列队等候,粮食用消费队驴或骡子驮到磨房,要等上好几天,才干轮到。

水磨已成为汗青,即将散失在人们的视野。

  本文图片泉源于网络,若侵权接洽删除。接待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对否原创。乡土文学群众号已灵识,接待您搜刮微信群众号:xiangchouwenxue,眷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qingganjiaoliu/47671.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