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的意思(经典文言文赏析 | 学问之道)

时间:2024-11-27 09:00:42 阅读:6

经典古文文赏析 | 学问之道

原文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屈之甚①者信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故不快意之事,快意之所伏也;快意之事,忤③意之所乘④也。消与长聚门,祸与福同根,岂惟世事物理有然哉?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困忧伤之者,斯能兢业⑤以守之。


正文

  1. :十分,极度。
  2. :同“伸”。
  3. (wǔ):冲突,不依从。
  4. :趁着,依靠。
  5. 兢业:警惕审慎,“兢兢业业”的省语。


译文

热到了极点就不会再热了,反而开头转凉;冷到了极点就不会再冷了,反而开头转热。弯曲得越凶猛,反弹得就越剧烈;埋伏得越久,腾飞得就越迅猛。以是不快意的事变,会有快意的事变隐蔽在此中;得意的事变,会有不顺心的事变乘隙产生。变小和增长团结在一同,祸害与好运同时产生,这岂非不是人世万物的基本纪律吗?

学习的真理也是如此,那些容易取得的知识,丢失也一定很容易。仅有颠末重重困难取得的知识,才会警惕审慎地保卫它。

古文知识

说“乘”:“乘”的古字形就像一一局部站在树上,原本是“登上”

“乘”在古文文中另有以下稀有释义。

  • 指“把握,骑,坐”。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又如,“乘云”意思是“驾云”。
  • 指“趁着,依靠”。如“困难险阻”,“有隙可乘”。
  • 指“打击,追逐”。如《史记·高祖本纪》:“楚兵拦阻,淮阴侯复乘之,大北垓下。”
  • 指“古时盘算车辆的单位”,一车四马为一乘,读shèng。如“千乘之国”。


文明知识

上文选自《默觚》,作者是清代头脑家魏源。

“默”取自魏源的字“默深”,“觚(gū)”指古时用来写字的木简,以是“默觚”即魏源的念书条记。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今湖南省邵阳市人。

他是清代的头脑家、政治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天下”的代表人物,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底下从《默觚》中精选了十则经典佳句,一同来了解此中的伶俐。

一、闻见广则智慧辟,胜友多而学易成。

释义:听得多,见地的多便会智慧起来;有学问广博的伙伴,做学问也就变得容易了。

二、正人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释义:正人在小事上严厉要求本人,不由于小事变去苛求他人。

三、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

释义:勇于反抗逆流就能活着,听其天然仅有殒命;勇于反抗逆流就智慧,同流合污就会狂愚。

四、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释义:土不堆在一同就不会构成巅峰,水和水不汇在一同就不会有河流,人和人不互助在一同就不会有所作为,马和马不在一同就不会竞相前行。

五、言当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怀疑为兼听也。

释义:能把两种不同意见加以选择比力,叫做兼听,而不克不及把犹豫叫做兼听。

六、言当以达聪为专断,而不成臆决为专断也。

释义:应把善于会合准确的意见称为专断,而不克不及把一局部的臆断臆断称为专断。

七、身教亲于说教。

释义:以实践举动来教导他人,比用言语去教导他人更好。

八、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释义:教导人,就要提高他本身的优点,使人家的缺陷取得克制。

九、正人受言以达智慧。

释义:正人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如此使得本人变得愈加智慧。

十、强者之所不克不及,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可。

释义:强行让他人去做一些不克不及完成的事变,如此的执法一定创建不起来的。克制人们一定会动身的举动,如此的执法也是行不通的。


出处

清·魏源《默觚·学篇七》


启示与参考

任何事物提高到极点,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寒暑瓜代,兴亡更迭,盈亏相续,莫不云云。此中的真理关于我们的学习、生存也是实用的。

关于学习,不要信赖什么捷径,“梅花香自苦寒来”,仅有辛劳的汗水才干结出丰富的果实。而在生存中,要安然面临曲折或是告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持豪放淡然的心态,就不会屁滚尿流,也不会乐极生悲。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出色内容,快来眷注“我爱古文文”。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qingganjiaoliu/55950.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