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首《临江仙》,首首经典,惊艳人间上千年

时间:2024-06-24 02:12:55 阅读:10

8首《临江仙》,首首经典,冷艳人世上千年

8首《临江仙》,每都城经典,都有佳句,令人叫绝。读一读,你最爱哪首?

01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回头仿佛半夜。家童鼻息已雷鸣。拍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自此逝,江海寄余生。

总有那么多次,在夜深人静时分,如东坡一样,发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自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受。多想如想象中的那样,阔别世俗,归于自在,自在安闲,奔放超脱。

小舟自此逝,江海寄余生

02 杨慎·《临江仙·滔滔长江东逝水》

滔滔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好汉。好坏成败转头空。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旭风。一壶浊酒喜邂逅。古今几多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这首《临江仙》落笔即富丽豪放,读来有勾魂摄魄之感。词写千古兴亡事,写人事无常,写天然永久。道出一个千古至理:好坏成败,但是都不外是转头而空的事,比之天然的永久而言,都暂时得倏忽即逝,又何必挂怀?

那便看淡荣辱得失,恬淡洒脱过终身。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旭风

03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尘世。仍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忧伤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必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是一首东坡所作的一首赠别词,上片写邂逅前友人流浪的历程,表达对交人情怀的赞赏;下片写惜别,却点到即止,从淡淡的离愁别绪转乘入奔放的情怀。末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成为后代很多人的座右铭。

人生如寄,自当超然物外,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04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几多事,渔唱起半夜。

陈与义这首临江仙应该是他传播度最广的一首作品,最爱上片中“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三句真实写得太美,随时想到便能给人以愉悦的享用。宋词之美,在这17字中体现得极尽描摹。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05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枯槁也干系。

最是繁丝摇落伍,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几多恨,吹不散眉弯。

这首《临江仙·寒柳》借咏寒柳而抒怀人之情,被人评为是“纳兰词的压卷之作”。词的上片写寒柳的运气,飘荡无依,带出明月无私;下片写怀念故交,在柳丝摇落的时节,最是相忆。

上下片收尾两句最为冷艳,“爱他明月好,枯槁也干系”“西风几多恨,吹不散眉弯”极致优美,别有风致与灵性,令人一读难忘。

爱他明月好,枯槁也干系

06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沉。客岁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事先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这首词上下片的末句都是名句,写得很出彩冷艳,“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事先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刻画了十分唯美的意境。很多人知晓这首词,约莫也源自这四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07 辛弃疾·《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世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一生。羽觞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稼轩这首词我也很喜好,它本是一首送别词,却无分别的悲戚,字里行间,都在劝人看开“”。他说,从仕或是退隐都不外是一场梦罢了,人在面临得失荣辱时便不必心惊,只需闲静恬淡过终身。“羽觞秋吸露,诗句夜裁冰”,写秋饮琼浆,也吟诗句,志趣高洁。

下片写于送别之人世的心意,风雨夜,灯火映照,对床夜话,只管如今就要单独面临远行,但另有明净的山川作伴,又何必伤怀呢?全词以“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收尾,写景优美明快,却又寄意豪放洒脱。

秋水晚山

08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转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交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宋代词人周紫芝这首《临江仙》也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阔别六年的光阴,已不堪回顾,可如今又要急遽面临分别。上片写得有些凄惨,下片转入对友人远别后生存的想象之中:天寒日暮,宽广边塞,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展现出一幅令人奋发的情形。

赠别意图不在惜别,而在别后。但“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交倾”两句,照旧醉人。

这8首临江仙,可谓首首冷艳,你最爱哪一首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shenghuojineng/49208.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