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场盛大的奥林匹克运动盛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
规模宏大的开幕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飞速发展的东方巨龙,无一不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崭新强盛的中国。
除了将中国的实力展现给世界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给国内正经历磨难的人们一针强心剂,全国人民都充满信心和自豪感。
后来,北京奥运会也被人们称为最成功的奥运会,其盛况空前,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其实早在1990年就在申请举办奥运会了。
在前几轮的票选中,中国都占据领先地位,但到了申奥最后关头的1993年,我们却申奥失败。
其中发生了些什么?又有没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呢?
93年申奥失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在不断增强,中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1974年,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中国一定要成功地办一次奥运会。
国际上对于当时的中国十分不屑,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他们的刻板印象里,中国国民身体素质肯定也很羸弱,因此根本不同意中国任何举办体育赛事的申请。
直到1990年,中国才第一次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
邓小平非常重视这样的盛会,这也是一个展现中国大国风范的机会,于是他亲自前往亚运村视察现场的情况。
1989年4月2日这天,邓小平来到亚运村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下一棵小树苗后。
他心血来潮,于是向旁边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亚运村的建设情况以及亚运会的筹备情况等。
在听完之后他又问道,北京亚运村跟汉城奥运村比起来怎么样呢?
后来的1990年7月的一天,邓小平又顶着炎炎夏日来到刚建好的亚运村。
看着一片欣欣向荣的人群,望着眼前雄伟的建筑,他突然说道:
我们都举办亚运会了,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
敢不敢申请奥运会呢?我们有这么好的设施和场馆,不举办奥运会不是可惜了吗?
一旁的工作人员,显然被邓小平大胆跳跃的话语惊到了。
而随着邓小平一语点醒梦中人,在亚运会之后,全国人民也开始向往、期盼着能够举办奥运会。
就连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在出席亚运会时说,中国是时候举办奥运会了。
随即中国便以“十亿人民盼奥运”为口号,正式加入到申奥的队伍中来。
1991年2月22日,经过紧张和周密的筹备之后,北京市政府正式向中国奥委会提出了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申请,并且在2月26日获得批准。
从此,中国正式踏上了为期两年的申奥征途。
90年代初的中国,在国际上并没有如今这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外界对于中国的印象只是停留在“旧”、“穷”这样的形容词上。
为了让国际奥组委的评审,能够真切地认识和体会到中国的改变,北京奥申委接连邀请了几十位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前来北京视察。
这些奥委会委员亲自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来自中国、北京的人们对于奥运会的向往。
随后,中国的申奥宣传由上至下铺展开来,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都挂着申奥的标语横幅。
在文娱活动中,在热气球上,甚至流行音乐里都有关于北京申奥的口号。
全国人民都密切关注着北京的申奥工作,大家的精气神拧成了一股绳,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从1991年到1993年,历时两年,2000年的奥运会申办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有两个城市在八个申奥城市里脱颖而出,遥遥领先。
这两个城市就是北京、悉尼。
接下来的时间里,北京和悉尼,到底谁能最终胜出,成了全世界人们最为关注、讨论最多的话题。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客观分析,北京申奥的优势,在于人民广泛的支持,而悉尼这边则拥有更优秀的基建设施、设备。
而且这已经是悉尼第三次申请举办奥运会,俗话说“事不过三”,这其实也算是悉尼的一个优势。
在1993年9月23日夜晚,2000年的奥运会申办工作最后的投票正式开启。
在前三轮的投票中,北京以微弱的优势领先悉尼,然而在第四轮投票过后,听到最终结果的中国工作人员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
“43:45”——北京遗憾错失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这个令人遗憾的夜晚,就这样刻印在很多中国人的脑海里。
失败背后的内幕
遗憾过后,所有人都冷静下来开始思考。
明明中国在最后一轮投票之前,都有领先优势,为什么最后得出的结果,却是悉尼会多出两票呢?
当时北京奥申委的委员说,悉尼是申奥成功了,但我们并不是失败者。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也从来不会说我们申奥失败了。
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
其实,这场申奥的竞争,在中国申奥代表团来到最终“决战”场地的第二天,就已经不公平了。
西方国家又拿出了他们向来最擅长的手段,他们开始对中国发起“抵制风波”的攻势。
在一个月前,美国国会通过污蔑中国人权问题,来给北京申奥工作制造麻烦。
一个月后,西方的几家媒体又发出消息,称如果美国国会的行为导致北京申奥失败,那么中国就会抵制,1996年在美国举办的亚特兰大奥运会。
虽然后来中方代表及时出面澄清,但是这场“抵制风波”造成的影响,一时之间却难以消除。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小手段而已,在背地里,一些不为人知的交易也在同时进行着。
很多人都在猜测,最后这关键两票,是谁临阵倒戈,投给了悉尼,而没有给北京投票呢?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朝鲜委员金俞顺和中华台北委员吴经国,成了人们主要怀疑的对象。
但身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本身是没有投票权的,而中华台北的委员吴经国在和中国代表接触时,澳大利亚的委员也来找过他。
澳大利亚的委员还提出,只要吴经国支持悉尼申奥,他们就会帮助吴经国推动台湾和澳大利亚关于航班直飞问题的商谈。
但后来,吴经国一直在反复强调自己是给北京投票了的,而且在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吴经国也主动忙前忙后,态度鲜明地支持北京。
接下来就是嫌疑最大的朝鲜委员金俞顺了,当时中韩建交,朝鲜方面对此颇有微词,很多人猜测,这一次投票就是朝鲜故意不投北京来报复中方。
对此,何振梁以及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都先后在媒体和电视上为金俞顺澄清。
首先,金俞顺本来已经不在朝鲜的体育岗位上工作了,但是当时为了支持北京申奥,朝鲜方面特地派遣他去参加申奥工作,给北京投票。
其次,金俞顺曾经是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的警卫员,伍绍祖与他之间的关系很不错,私交甚好,他也了解金俞顺的为人,金俞顺肯定会给中国投票的。
这些都只是猜测,但申奥失败的6年后,当年失败的幕后原因终于水落石出,一则当年申奥的贿选丑闻被曝光于世。
1999年1月23日,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考兹亲口承认,当年为了申奥成功,他在投票前夜,约了两名来自非洲国家的委员吃晚饭。
这两名非洲国家的委员分别来自乌干达和肯尼亚,吃饭的时候,约翰·考兹给他们塞了两个“大红包”,一人3.5万美元,总共7万美元,而且还是现金。
就是这么刚刚好,最终投票结果出来后,中国就差这么两票。
而且约翰·考兹说了,他的这个贿选行为,是澳大利亚奥组委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
当年,中国申奥失败的幕后原因,终究是真相大白,那些对于金俞顺和吴经国等人的质疑也就不攻自破了。
对于93年这一次申奥失败,人们遗憾之余,也没有办法再去改变什么了。
与其叹息过去,不如放眼将来。
对于奥运会,中国是一定要办的。
1993年之后,很多国际奥委会的官员都替中国感到可惜,他们都希望中国能够继续申办2004年的奥运会。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如此诚挚地申办2000年奥运会却以这样的方式落幕,中国人民的感情和积极性都受到了极大地伤害。
而且现在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申办奥运会的梦想只能先暂时放下,着力于国家发展。
于是,200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落到了雅典身上,中国并没有参与这一年的申奥工作。
虽然没有参选,但是一颗属于奥运的种子却一直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渐渐长大。
5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奥运梦想终实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紧接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来到北京,他再次表达了希望中国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想法。
萨马兰奇的一番话,再次勾起了中国人民对于举办奥运会的期盼,上一次失败了,这一次,有了更强盛的国力,有了更热情的人们,我们一定要成功!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在美洲,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澳洲,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欧洲,这一次也该轮到亚洲或非洲了。
当时亚洲只有日本大阪参与申奥,而且日本人已经举办过3次奥运会。
非洲国家的各方面实力,相较于中国来说差距甚远,中国国内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
因此此次申奥,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时机还是各方面条件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于是1998年11月12日,经过了缜密的分析和多次会议讨论之后,中央通过研究决定,北京将申办2008年奥运会。
这一次,中国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们在之前的失败上总结经验,提出了更加成熟和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
比如,要摆正心态,积极争取但不要太过执着,申奥成功固然可喜可贺,若不成功也不用怅然若失,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比如,申办的重心应该放在国际和奥委会委员身上,不用提前调动国内群众的情绪,等到成功了再在国内宣传也不迟。
有了这些经验和方法,中国的申奥工作也在平稳推进当中。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晚上10点整。
在莫斯科的申奥“决赛圈”;在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在中国的各大高校里;在普通百姓的家里;在街头巷子里,无数中华儿女都屏息凝神注视着主席台上的萨马兰奇,所有人都在等他说出那个城市的名字。
Beijing!!
当萨马兰奇说出了北京两个字之后,现场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立马起身,撕心裂肺地欢呼。
与此同时,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许许多多中华儿女发出了动情的呐喊。
中国将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百年来的奥运梦想终于能够实现。
7年后,2008年8月8日,一场堪称天花板级别的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的鸟巢体育馆上演。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结合现代的炫酷科技,给世界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文化自信以及当下雄厚的综合国力。
这场开幕式直接震惊了全世界,中国一下子在世界上打响了知名度,全世界的人们通过北京奥运会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而来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和工作人员们,以及来观赛和旅游的游客们都为中国的飞速发展
所折服。
许多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在日后接受采访时,还常常会提到北京奥运会,言语中的赞美毫不吝啬。
对许多运动员来说,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也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事情之一。
中国的奥运梦在经过了数十年的不懈奋斗之后,终于是完美实现了。
1908年,中国有人在杂志上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拿到一块奥运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呢?
后来,这些问题的答案被一一解开。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在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
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的射击项目上为中国赢得了第一块奥运金牌
而2008年,距离这个问题过去整整百年岁月之后,中国终于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这背后看似是中国体育梦、奥运梦的实现,其实更是中国大国梦、强国梦的成真。
参考文献:
《不平凡的申奥之路》刘峻凌
《1993:首次申奥,中国虽败犹荣》子衿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1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