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已经落幕,但留给观众朋友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以乒乓球领域为例,许多网友无不为中国队痛失混双项目金牌而感到遗憾,同时也不禁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国乒让2位老将——刘诗雯、许昕参加奥运混双比赛,最后却输给日本组合伊藤美诚/水谷隼,是不是用人不当?身为中国乒协主席的刘国梁是否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在不少球迷朋友看来,如果刘国梁和中国乒协选择让孙颖莎与老将许昕配对,或者是2对小将组合孙颖莎/王楚钦或者王曼昱/王楚钦出战奥运会的话,国乒或许就能包揽全部5个项目的冠军了。
但在全言看来,这种用事后结果来判定事先行为合理性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而让刘诗雯/许昕参加奥运会混双,也是非常合理的决策,个人认为并没有错。
首先,最直指核心的一个问题在于——刘诗雯/许昕输给了伊藤美诚/水谷隼,那么孙颖莎/许昕、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王楚钦是否就一定能战胜这对日本选手?恐怕没有人能打包票吧?
许多人至今不能接受的一个事实在于,日本的这对混双组合实力不但不比国乒弱,而且已经至少与我们旗鼓相当;即便去掉主场优势看的话,他们甚至还可能比我们更强。
在此之前,伊藤美诚/水谷隼就曾已经将国乒组合逼入过绝境,同时打败过许多外协会的顶尖组合——本次奥运会刘诗雯/许昕2-0领先尚且没有拿下比赛,谁能保证换孙颖莎/许昕、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王楚钦就一定行?
如果不能保证,那又如何能证明刘国梁与中国乒协的选拔错了呢?
其次,许多球迷非常诟病刘诗雯、许昕的年龄与伤病问题,但双打比赛的特殊性确实能削弱二人的身体劣势,放大他们的其他优势。
众所周知,乒乓球双打的规则是一人接一板球,这也导致其技战术与单打有很大不同,最典型的区别就在于降低了运动员的连续性要求,更追求“一板过”绝杀,同时更适合打重复落点、而不是主动变线。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运动员在年龄大了后淡出单打赛场、但仍然能在双打比赛中称雄,比如孔令辉等人。而实际上在中、日参加奥运会的这两对组合当中,4个人里就有3人超过了30岁(刘诗雯、许昕、水谷隼),所以说年龄对于双打比赛的影响其实并不是那么大。
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刘诗雯/许昕过去的成绩最佳,且经验丰富,同时又对伊藤美诚/水谷隼保持全胜,所以选择让他们参加奥运会混双比赛完全合理,不能因为输了球就否定前面的一切安排,这就有些事后诸葛亮了。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对组合搭配出战奥运会的合理性。
首先王曼昱/王楚钦、孙颖莎/王楚钦肯定是没戏的,因为王曼昱、王楚钦二人原本就不是东京奥运会的正式选手,这次是以替补运动员的身份参赛,而根据东京奥运会的规定,参加混双的组合必须来自正式选手,所以他俩参与的双打配对直接就可以被否决了。
至于孙颖莎/许昕的话虽然之前也曾多次合作,一度成为了国乒的备选方案,但他们既没有参加过世界大赛,也没怎么参加过国际比赛,贸然派出这样的阵容来取代世乒赛冠军组合,谁敢打包票一定能赢?
混双不像女单,孙颖莎、陈梦虽然没有奥运经验,但二人都经历过世乒赛、世界杯的洗礼,而且都曾多次打败头号强敌伊藤美诚。但孙颖莎/许昕原本就是作为刘诗雯/许昕组合的备选而成立,既然首选恢复了正常训练与比赛,那么放弃备选也就是很正常的决定了。
没有人希望国乒输球,刘国梁不希望,刘诗雯、许昕当然也不希望,但竞技体育总是会有人吃败仗的。本次奥运会,许昕很早就打定主意专攻混双与男团,而刘诗雯则在落选单打后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积极备战混双与团体,虽然未能夺得冠军,但精神依旧令人感动!
一个项目,只有1枚金牌、3枚奖牌,如果说所有的荣誉都只属于冠军和前三名,那其他运动员来参赛是为了什么呢?
奥运精神、体育精神的内涵,绝不仅仅在于永远去赢(事实上也没人能做到),而且更在于明知可能输,但也一往无前,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最后还是用刘国梁的话来结束本文吧:“(刘诗雯)尽管混双决赛没赢下来有一些遗憾,但是人生就这样,其实也没什么遗憾,她来了她也拼了,也努力了,能够把国乒女将的精神传承给孙颖莎、王曼昱和陈梦,我觉得这是她真正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一块奥运金牌。”
#夺冠2021#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1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