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燃的视频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从篮球圈子里迅速火遍了全网。视频上是一个身形偏瘦的少年,面对防守时,只见他步伐灵活、运球如风。几个胯下运球,一个猛地转身,忽然跃起投篮,整个动作行云流水般畅快。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个孩子只有一只手臂。
国际篮球明星库里也看到了这个视频并发文寻人:“谁能告诉我他是谁?”
5岁遭遇命运的考验
这个孩子叫张家城,2006年出生的他现在还未满14岁。他出生在广东省云浮市的一个小镇。5岁的时候,因为一起意外而失去了右臂,从此他仅依靠一只手臂开启了他的励志人生。年幼的他刚开始只是承受身体上的疼痛,这样的疼痛在伤口完全恢复后也就消失了。
可渐渐,他的心里也开始疼痛。看着别的小伙伴们用双手骑着自行车,用双手拍着皮球,然而自己却只有一只手。他开始怨天尤人,他开始感叹命运不公。为什么他要遭遇意外,为什么他不能像同学一样有两只手去做任何事情,为什么他是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幸好慢慢地,这个孩子从悲伤中渐渐走了出来,他忽然发现了自己对篮球的喜爱。球场上的奔跑,面对面的拼抢,投篮时的跳跃,都让他迷上了这项运动。他开始梦想能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于是他比任何人都刻苦练习体力、练习运球技术、琢磨投篮技巧。他的父母犹如他坚强的后盾,从一开始就坚定地支持他的梦想。他们可能也有过无数的担心,担心他的体力,担心他会受伤,但是既然儿子能振奋起来,既然儿子有奋斗的梦想,那父母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于是,张家城的父母不仅鼓励儿子去实现他的梦想,而且为他找来了专业的篮球教练,助力他逐梦。
当别的同学用两只手费力地做着俯卧撑时,他用一只手也在坚持;当有些不理解他的同学在背后指指点点时,他只专注于他的训练;当别的队友在休息时,他仍在刻苦训练。如他的发布的视频中所写“要么努力,要么放弃”。他选择了十二分的努力,才有如今的球技。
前CBA球员王晶说:上帝残忍的夺走了你的右手,你却练就最无敌的左手,你就是本场最璀璨的球星!
奔涌吧,被命运考验的孩子们
我相信张家城一定能实现他的梦想,因为已经有独臂少年们在前路做出了榜样。华裔少年本·皮姆洛特(Ben Pimlott),他原本是个孤儿,在婴儿时期被一位美国人领养,六年级申请加入篮球队被拒绝因为他不完整的右臂和瘦小的身材,可是他没有放弃。通过更努力地练习,最终在7年级加入了校队,8年级获得了出场机会,15岁时,单场命中8记三分,震惊全美篮圈。还有美国球员扎克·霍斯金,自出生就没有左手,可通过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和勤奋地联系,最终打上了NCAA联赛。
本·皮姆洛特
“神奇的”复原力
看了以上励志的少年们,我们可能会思考,为什么有些人经历了巨大的挫折,或者生活的环境中存在许多消极因素,可他们最终能乐观的面对人生?而有些人一旦面对同样消极的经历后,却一蹶不振呢?
这就不得不谈到心理学中“神奇的”复原力。复原力指有效应对发展中逆境的能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劳拉·E·伯克(Laura E. Berk)在从事了儿童发展教学30多年后,提出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观点,人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而对复原力的研究证明了这个观点。
根据研究学者们发现了关于复原力的四个保护因素,在面对同样消极的环境时,这四点因素使得被试者能够避免消极后果。
第一个因素: 个人特征
儿童的生物特征可以降低危险,或导致可补偿早期压力事件的经验。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倡导从小就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比如同样是面对搬家的经历,随和的、乐观的孩子可能很快就能适应并结交新朋友,而容易发脾气和冲动的孩子,可能会更加加重他的负面情绪。
第二个因素:温暖的父母关系
如果父母中至少有一人和孩子能保持亲密的关系,那么这个孩子的复原力就会增强。在张家城的叙述中,他的父母不仅没有陪着他一起自怨自艾,而是给予了他坚定地、大力地、实际地支持。从张家城发布的视频来看,他应该一直居住在小镇上,家里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而这样家庭的父母能全力支持孩子的梦想,还为他找来专业的教练,我真的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不认为这是在同等条件下,大多数父母会做的选择。因此,张家城的乐观积极,和他父母所传达给孩子的复原力密不可分。
第三个因素:家庭外的社会支持
有复原力的孩子通常还有除父母以外的成年人有着亲密的关系,比如爷爷奶奶或者老师。我不知道张家成和祖父母的关系,但是我看到了张家城的老师对他的一致称赞。
第四个因素:社区资源和机会
社区的支持泛指个人家庭生活周边的支持,比如学校,比如家附近的图书馆、游乐场。华裔少年本,生活在剑桥市,是一个热爱篮球运动的地方,在他生活的小区就有篮球场,而当他第一次跟随姐姐去篮球场时,没有人排斥他,反而都鼓励他一起打篮球,于是他才渐渐喜欢上了篮球。而张家城的多张奖状则证明了学校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运用神奇的力量
那么,既然我们了解了复原力的来源,当我们身为父母时,我们应当从小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以及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当我们身为其他孩子的亲属或者老师时,对于面对处在消极环境中的孩子,我们要尽可能的帮助;当我们只是一个路人、一个网友,我们应当怀有善意,以平常心对待处在逆境中的人(不要同情,比如对残障人士表示好奇或同情都是一种不尊重)。
#育儿芝士派# 说,看了张家城发布的12条视频,全部都是刻苦练习篮球的记录。无论是在球场还是在家里,都在练球。我不仅钦佩这个孩子,还有些愧疚,作为一个拥有健康躯体的成年人,我似乎也没有那么努力过。孩子,加油!
参考:《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第四版,美-劳拉E伯克》
张家城在家练球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1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