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不闻饺子 时拾史事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一战期间的德国军队
一战后波兰虽最终艰难地获得了独立地位,但一切都还处于百废待兴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也使得波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为一战前并不存在一个主权完整的波兰国家,因此波兰的军人只能在四个不同的军队中战斗。据后来的统计,他们中约有45万人在一战期间丧生。同时战火下的波兰本土遭受的创伤也十分得骇人,近200万栋建筑被摧毁,1100万公顷的农田遭到了破坏。战后在波兰流通的货币就多达六种,这一状况直到1924年新的波兰货币“兹罗提”发行才有所改善。由于战前长期被瓜分的命运,每一个占领波兰的国家在各自的占领区都强行实施本国的税制,波兰的工业和贸易也都是为列强而服务的。
波兰货币“兹罗提”
据战后的统计,波兰整个国家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1919年波兰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土地收归国有,再重新分配给农民,然而这依然很难解决农业人口过剩的问题。据估计1920年至1929年,有近125万波兰人口移居到了海外,其中的大多数去了美国和比利时。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股市大崩盘,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省钱人们各出其招,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很快这场危机便席卷整个西方社会,造成经济大萧条。
1933年18岁的马里昂.伯杰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荣登美国小姐
波兰当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波兰政府与其它各国政府一样,在这场危机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波兰是除了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外工业遭受损失最大,衰退最为明显的国家。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才有所好转,随着波兰在凯尔采和克拉科夫之间建立了中央工业区,波兰的工业化进程才算重新踏入了正轨。另外,为了防止德国干预波兰的海上贸易,1924年,波兰人在临近但泽自由市的格丁尼亚开挖了一个新的港口,到1938年,已经发展成为了波罗的海区域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除了社会面貌和经济发展,波兰在一战结束后的政治领域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21年,波兰人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新的宪法,此宪法是以法国的宪法作为参照基础的。
波兰议会采取两院制:众议院议员以全国21岁以上的所有公民按比例选出;参议院议员则由全国30岁以上的公民选举产生。总统任期为7年但不具有立法否决权,总统只能颁布法令,而这些法令必须先由总理和法令所涉及部门的部长签署。宪法规定了司法机构的独立,并保障波兰人民的言论、信仰、集会和新闻自由。
然而虽如此,不足之处也同样突出。波兰因为长期处于被瓜分的状态之中,因此具有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在独立前的德占区,波兰人虽然能够当选议员然而却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去。而在俄占区,因为波兰人多次的反抗起义,俄国人不但在地方行政管理上不信任波兰人,还极力推行俄罗斯化。相比前两者而言,奥占区的情况要相对好一些。奥地利人对波兰人的统治相对温和,波兰人能够成立自己的议会和地方政府。
另外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也并没能阻止党派之间的纷争。1922年12月9日,波兰举行总统选举,最终角逐的,一个是波兰农民党的候选人,另一个则是国波兰家民主党的候选人,最终的结果是波兰农民党的候选人纳鲁托维奇以56%的得票率成功当选。对于这样的结果,国家民主党人很难接受,毕竟以国家民主党等右翼政党组成的“基督教民族统一同盟”在议会中占据着163席的绝对优势。
纳鲁托维奇获胜后收到过不止一封的死亡威胁信,最终悲剧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1922年12月16日纳鲁托维奇在参观一个画展时被一位国家民主党人暗杀。1977年波兰导演耶尔奇.卡瓦莱罗维奇还曾拍摄过一部电影《总统之死》,讲的就是这个事件。
1923年五月维托斯领导的皮亚斯特农民党与国家民主党达成协议,组建联合政府。然而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了大面积的工人罢工现象。1926年5月,此前暂时退出政治舞台的毕苏斯基决定用自己的手段来“拯救国家”。1925年5月12日凌晨,毕苏斯基率政变军队向华沙进军。驻扎在华沙的亲毕苏斯基军队也同时展开行动,占领了东火车站等战略据点。政变部队遇到了政府军的抵抗,然而政府军人心已失,铁路工人们甚至拒绝运送支持政府的军队。经过3天激战,双方共牺牲379名士兵,920多人受伤,军事政变获得成功。众议院提议毕苏斯基接任总统,然而被他拒绝了。5月15日,根据毕苏斯基的提议,由卡齐米日·巴尔泰尔教授组织新政府,6月,国民议会选举莫希齐茨基任新一届波兰第二共和国总统(同时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毕苏茨基任军政部长。
说完这些内部状况,我们再掉转头来看看波兰当时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说独立后的波兰处于非常复杂和微妙的国际关系中。波兰是一战结束后新成立的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大,但却地位最脆弱的国家。首先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将波兹南地区和西普鲁士大部分领土让给了波兰,以及建立了一条“波兰走廊”将东普鲁士地区与德国本土分开。但泽也通过关税联盟与波兰联系在一起。当协约国把这些条款交给德国代表团事,可以想见德国人是何等的愤怒。德国最高统帅部甚至考虑废除停战协定, 在东方重燃战火, 但最终理智地停止那样做, 只是对此提出了强烈抗议。波德两国在经济、少数民族、以及领土纠纷等问题上从未停止过争吵,后来但泽的归宿问题也成为了二战时德国入侵波兰的借口。
波兰东部边疆存在的争议则更大,虽然苏波战争后签署的《里加条约》部分满足了波兰人在东部的领土诉求,但这也为后来的波兰与苏联以及乌克兰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笔。比如许多波兰境内的乌克兰少数民族对波兰人抱有反感情绪,认为波兰人剥夺了乌克兰国家独立的机会。波兰政府在东部地区推行的“波兰化”政策,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仇恨值。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在“东部边疆”地区攻击波兰的标志性建筑,以及电报线路和铁路等。甚至开展暗杀活动,其中包括那些对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表现不太积极的乌克兰同胞。仅1929—1930年就有35个乌克兰人、25个波兰人以及1个犹太人和1个俄罗斯人被暗杀。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德两国实力的回升,波兰的处境便越加艰难。
参考资料:
哈莉克.科汉斯基:《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与波兰人》(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年11月北京第1版)
威廉.曼切斯特:《光荣与梦想》(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2004-02)
龚建伟:《动荡的民主——波兰第二共和国至1926年的政治》
祝孔江:《承受不起的责备——对二战前波兰命运的思考》
刘明、徐晨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兰:企图恢复大波兰辉煌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1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