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是贬义词?
1910年7月17日,《申报》刊登出题为《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的通告书,提出了一个世纪之问: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这就是著名的“奥运三问”的源头。彼时的中国,尚且把奥运会称为“万国运动大会”。
从此,无数秉持体育强国梦想的中国人,就开始了寻找“奥运三问”答案的漫漫征程。
1928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荣誉会长,“中国奥运第一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与张学良一起把短跑运动员刘长春送出了国,去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年轻时的张伯苓
当外交官王正廷在上海新关码头为刘长春送行时,郑重说到:“我国此次派君参加世界运动大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有无穷之意义。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奥林匹克运动会场中,使中国之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尚光荣也”。
▲1932年刘长春(左)与教练宋君复出征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前在上海新关码头的合影。
这次出征,虽然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一问,然而答得并不漂亮。在海上历尽漂泊之苦的刘长春,参加的两个项目都是小组垫底,直接出局。
彼时的中国,“华夏中心”“华尊夷卑”等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早已在鸦片战争过后的几十年间崩塌殆尽。被迫“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发现,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中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而那些被称之为“夷”的西方国家,是那样的繁荣昌盛,中国还打不过他们。
西方的民族主义观开始传入中国。
梁启超对此贡献最大。1901年,他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率先向国人介绍了“民族主义”和“民族帝国主义”这两个新名词。
他在文中写到,欧美的“民族主义全盛于十九世纪,而其萌达也在十八世纪下半”,“数百年憔悴于教政帝政下之德意志、意大利,皆新建国称雄于地球矣”。“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之主义也”。因为民族主义“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对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
民族帝国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十八世纪以前的帝国主义,十八世纪以前的帝国主义“之政府,以一君主为主体,故其帝国者,独夫帝国也”。十九世纪下半以来的帝国主义“之政府,以全国民为主体,故其帝国者,民族帝国也”。所以,“凡国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级者,不得谓之为国”。
为此,梁启超大声呼吁国人迅速培养民族主义,以抵御欧美的民族帝国主义的侵略,用他的话说:“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意思就是中国人也应该培养其自己的民族主义,组建自己的民族主义国家,以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伴随着西方民族主义观念的进入,部分觉醒的中国人,也打出了“体育强国”的旗号,张伯苓、刘长春、王正廷等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深知,奥运会是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软实力的一剂良方。
自此,中华民族的的体育强国梦,在随后的一百年里从来都没有消解过,它一直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文化的重生和民族主义的消涨。
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人“奥运三问”完美交出答卷以后,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些批评中国的民族主义的论调,甚至夹杂着“中国威胁论”的声音。
发端于近代欧洲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想,自奥运会建立起就伴随其左右,怎么就成了他们抹黑我们的工具?民族主义真的就像某些公知所说的那样是一个贬义词吗?
1
现在看来,梁启超对民族主义的认知和描述,是很正确的,比如他说的欧美的“民族主义全盛于十九世纪,而其萌达也在十八世纪下半”。
这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北美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
比较颠覆认知的是,北美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竟然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期间颁布的《独立宣言》是宣告近代民族主义的首部纲领性文件,为后来的民族主义国家所效仿。
法国大革命则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为武器,从根本上摧毁了王权国家的社会法律基础,重构了民族国家的原则,“民族是一个整体,全体公民都汇成一体,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攻下王宫
革命使国家由私产变成了公器,法兰西民族成了法兰西的主人。革命发生以后,国王路易十六想借助外国军队来扑灭革命的火焰,这种行为被视为卖国通敌,竟然被押上了断头台。
神仙和皇帝通通让位,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民族才是国家的希望。
▲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第二次法国大革命中的名画。
他用德国和意大利举例,“数百年憔悴于教政帝政下之德意志、意大利,皆新建国称雄于地球矣”,也确实如此。
德意志从一盘散沙到团结成为一个民族整体,民族主义思想帮了大忙。
只不过我们现在看来,民族主义在德国身上,体现出了两种惊人的,截然相反的作用力,一边是天使,一边是恶魔。
2
1870年,一位名叫阿尔丰斯·都德的法国年轻人应征入伍,参加了当年爆发的普法战争。
普鲁士和法国的矛盾由来已久。在当时的德意志土地上,还是一盘散沙的状态,最强大的普鲁士王国,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试图统一德意志,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以称霸欧洲。
而已经称霸的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普鲁士要想实现统一的意志并称霸欧洲的愿望,就必须打败法国。
此时的普鲁士,天降猛人。“铁血宰相”俾斯麦一盘算,如果法国真的对普鲁士宣战,正好我就可以把整个德意志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抵抗侵略,然后再打败法国,实现霸业,可谓一石二鸟之计。于是在他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拿破仑三世果真中计,对普宣战。
果然法军屡战屡败。在决战色当会战中,法军更是惨败,拿破仑三世被逼的表示愿意将佩剑交到普皇威廉一世手中。
▲色当战役中,一位法国将军向威廉一世递交拿破仑三世的投降书
最终,拿破仑三世率8.3万名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2.3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法国举国哗然。
法国资产阶级趁机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防政府。国防政府继续抵抗,但节节失利,全靠爱国热情高涨的法国人民组建的一支百万人的国防自卫军苦苦支撑。
法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战斗艰难地支撑到了1871年初,但战事还是每况愈下,国防政府遂决定于普鲁士媾和,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草案。
这下巴黎人民不干了。为了反抗资产阶级政府的卖国行径,保家卫国,巴黎人民接连爆发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巴黎公社起义。但所有起义都在国防政府和普军的联合镇压下都失败了。
▲巴黎公社战士设置的路障
▲对此,马克思早有论断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不平等的《法兰克福条约》: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
一种中国人也很熟悉的丧权辱国的屈辱感,在法国人中间弥漫开来,阿尔丰斯·都德就是其中之一。他参加了普法战争,也参加了保卫巴黎的国民自卫军,又目睹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人民的惨状,因此包含爱国情感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最初由胡适在1912年译入中国,初译名《割地》,后来就成了我们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讲的是在普法战争后,战败的法国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禁止这两地的学校再教授法语,一所乡村小学迎来了最后一堂法语课。
小学生小弗郎士通过这一天的所见所闻,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园沦陷之后的屈辱,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时,老师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用力写出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小说发表于1873年,是都德的代表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成为一部全世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小说。
普鲁士借着法国入侵的契机,通过民族主义情绪将德意志民族凝聚起来,进而打败法国;法国战败,反遭普鲁士入侵,民族主义情绪又让法国人民掀起反抗;法国迫不得已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得两国结下民族仇怨,又为此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3
在这种仇怨中成长起来的,有一名叫皮埃尔·德·顾拜旦的法国人,他出生于《最后一课》发表的10年前。
色当战败的国耻,深深地刺痛了顾拜旦的幼小的心灵。稗斯麦和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德意志帝国诞生时,法兰西民族经历了本国历史上至暗时刻,随之而来的割地赔款,更是让法国人痛心疾首。
丧权辱国之耻,法国人忘不了,热情的民族主义者顾拜旦更是忘不了。当所有法国人都在分析法国为什么战败的原因时,顾拜旦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法国是输在身体上。他觉得,跟莱茵河东岸强壮的普鲁士士兵相比,法国士兵太弱鸡了。
▲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野战炮兵纵队
任何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在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会有一些人站出来试图力挽狂澜,中国如此,法国亦如此。
作为第三共和国的子民,顾拜旦步入青年时,正如许多热情的法国人一样,期望从事一种崇高的事业来报效祖国,企盼着法兰西民族的重新崛起。1880年,他写到,“法国民众,无论其政治倾向如何,今天仍处于普法战争的阴影之下。”由此,他强烈呼吁“振兴法兰西”!
而顾拜旦最终选择的道路,就是“体育救国”。他想为法国培养健康的,充满蓬勃朝气的社会精英,以振奋民族自信心。
在顾拜旦看来,法国青年民族主义情怀的回归,通过国际体育竞争完全能够实现,也正是基于这种观点,顾拜旦开始坚定不移地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奥林匹克体系建立以后,其继续通过体力的展示来促进民族的荣耀”,顾拜旦最初致力于回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是为了振奋民族精神。
在古希腊雅典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会在宙斯像前宣誓,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顾拜旦直接取消了这个环节,但他同时又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中神圣仪式的重要性,于是,他用升国旗的形式取代了祭神仪式。
用国旗崇拜替代宗教崇拜,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起运动员极其所在国家人民的民族认同与情感,加强对民族国家的信仰。
这就是现代奥运会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的由来。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
在那个时代,歌颂和赞扬民族主义是一种潮流,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顾拜旦清晰地认识到了民族主义的危害,“民族主义情绪曾被战争极大地煽动起来,以至于许多人都是偏颇的。但与此同时,由于一种普遍流行的风气,也是出于一种寻求社会保护的潜在本能,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中,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倾向于国际主义”。
顾拜旦最终从民族主义的初衷走向了国国际间友好相处、世界和平的伟大理想。他试图让奥运会摆脱狭隘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束缚,创造一种民族和睦、国家和平的国际环境,构建一个不分种族、民族、国家和建立在共同价值信仰基础上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但历史滚滚向前,已不是他能左右的了。从此,民族主义、国际政治就一直常伴奥运会,“奥林匹克之父”世界和平的愿望,终究成为了一场空。
4
一战过后,战败的德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法国成功复仇,但德国民众的仇恨又到了极点,加上经济大萧条的刺激,民族情绪高涨。
1932年,柏林获得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举办权,1933年,希特勒的纳粹党就利用国内的民族情绪得以执掌德国。
虽然纳粹主义的核心就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但一开始希特勒是很仇视和反对举办奥运会的,因为希特勒本人很反感现代体育,还认为德国运动员和黑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同场竞技有损日耳曼民族的尊严。
国际奥委会一度担心柏林奥运会会办不成,但希特勒突然改变了态度。
他最信任的人,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劝说起到了效果。戈培尔认识到奥运会将是展现德国组织才能和民族威力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展示德国强大、日耳曼民族强大、雅利安种族强大绝佳机会,借此可以赢得民心,从而更容易去实现纳粹的邪恶目标。
因此希特勒开始全力支持举办奥运会,还特批了高达2000万德国马克的经费。
有了纳粹政府强大的动员力量和宣传力度,1936年柏林奥运会取得的空前的成功。
包括因纳粹反犹而抵制参赛最强烈的美国在内的41个奥运会代表团参加了奥运会。气势磅礴的体育场、富有想象力的柏林钟、300万现场观众、200多名记者、通过收音机向41个国家直播赛会、3亿多收音机听众、第一次电视实况直播、空前盛大的开幕式、奥运会圣火传递仪式的开创、40项世界纪录和无数项奥运会纪录……
德国女导演瑞芬斯塔尔拍摄的官方纪录片《奥林匹亚》还获得了第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墨索里尼杯最佳影片奖,希特勒称此片为“对纳粹党壮美的无与伦比的赞颂”。
从世界奥运史上来说,1936年柏林奥运会可以说是一座里程碑。
▲跳远比赛的颁奖仪式,金银铜牌获得者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选手,现在看来,颇具讽刺意味。
但也为德国法西斯施放和平烟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替希特勒作了粉饰和宣传。三年后,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937年,战争刚刚开始,顾拜旦就溘然长逝,到死他可能都无法释怀,自己一手创办的奥运会,竟然成了这个鸟样子。
而战后,奥运会继续成为民族主义国家攫取利益的“和平决斗场”,成为不可遏制的潮流。
5
这段时期的代表,就是冷战中的美苏对决。
一个建国只有200年左右,由不同民族和种族组合成的国家,美国有没有自己的民族主义?
当然有。
美国的民族主义,不是建立在语言、文化传统、历史领土和共同祖先等主要的民族构成要素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一种信念之上。
啥信念?就是他们的那一套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等构成的政治体制和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这可能跟很多人的常识相悖,美国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吗?并不是。到现在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在美国人口中也只占极少数。
对美利坚民族来说,是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把不同的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凝结在一起。因此,美国民族主义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认知——自己是世界上最高的善和正义,别的国家都要遵守和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国优先!
这就使得美国人难以接受外国的批评,包括来自最亲密的盟国的批评,这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情绪。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只关注国民心理不关注国外反应,漠视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
但是美国的这种政治民族主义缺少族群民族主义式的天然凝聚力,因此美国需要也必须在外部制造出一个敌人,通过与敌人的比较和斗争,美国民族的凝聚力才能得到维系,美国的伟大才能得到彰显。
二战后这个敌人就是苏联。苏联的民族主义呢?
苏联民族主义具有悠久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的传统。
列宁虽然强调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权,注重民族解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但是他的民族理论并没有战胜大俄罗斯主义,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推行大俄罗斯主义,从而让苏联走向了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我们通常说冷战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决,但很大程度上也是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的民族主义对决。
谁都想证明我的国家比对方牛X,我的民族比对方牛X。
表现在奥运会上,就是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前的所有奥运会,两国几乎包揽了奖牌榜的冠亚军位置,不是你第一就是我第一。
美国和苏联的这种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在奥运赛场上竭力决斗的现象,全世界都看在眼里,但要是想从这两个超级大国嘴里去抢金牌,那就是太傻了。
怎么办?办奥运啊。
纵观奥运奥运会历史,奥运会的举办国,不是大国就是发达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在欧美国家举办的。因此,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绝对是一件证明自己国家崛起,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
日本就是战后欧美范围以外最想举办奥运会的国家之一。日本曾经获得过194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但是因为要为了几年所谓的“神武纪年”2600年而在当年举办军事演习,且深陷侵华战争泥潭,迫于军方压力,日本奥委会被迫取消举办。
但战后的日本,对举办奥运会的需求更加迫切。当时日本文部省的《体育振兴审议会报告》中写的很露骨:“不仅有利于振兴我国体育,深化国际理解与国际亲善,特别是为国际社会正确认识真实的日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条件”。
日本人最在意的不是靠为战争谢罪而改变国际形象,而是奥运会。
1959年,东京正式被确定为第18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举国欢腾。日本也再次回到军国主义时代的全民高潮之中,举全国之力去举办奥运会。
除了改变国际形象,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还与一个更大的计划:以奥运会为契机,带动日本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住宅改善、市政建设等大搞大建了起来,日本掀起了基建狂潮。
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对国民素质的塑造。那时的日本,脏乱差也是常态,国民素质堪忧。但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逼着日本人提升素质。
民族主义
经过精心准备的日本,确实收到了奇效。赛会组织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甚至评价这是“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奖牌方面,日本得到了16枚金牌,位列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一次跻身奥运会金牌榜前三甲。
举办奥运会产生的后续效应,也十分明显。那个时代的日本人,以昂扬的精神,扛着整个日本迅速向前发展,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期”。
日本1955年的石油化工业产值近乎于零,但到了1970年,生产规模竟跃升为世界第二位。1955年粗钢产量为941万吨,到1965年已经达到了4116万吨,仅次于美国和苏联。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带来了日本汽车制造行业的大井喷。
1959年,日本的汽车年产量在50万辆左右,但之后产量迅速飙升,不断超过一些西方国家,到1968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汽车品牌迅速走向了世界。
那段时期,被日本人称为“奥林匹克景气”。
可以这么认为,日本人举全国之力举办奥运会,赌的就是国运,幸运的是,还赌对了。
举办奥运会之后带来的经济起飞,民族振奋,让很多国家都眼馋。下一个效仿日本赌国运的,是韩国。
1981年,韩国汉城(现改为“首尔”)正式成为第24届奥运会的承办城市,之后韩国也开始举全国之力兴办奥运。
当时,韩国国内的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国内反对党与执政党政治斗争的十分激烈,对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干扰很大。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为了能让奥运会成功举办,甚至做起了反对党的工作,晓之以奥运大义,商定彼此之间的政治纷争,一切到待奥运会之后再来解决。
为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反对党竟然答应了下来,奥运会最终也得以顺利举办。
▲1988 年奥运会闭幕式上的烟花
而奥运会对韩国的回报也是巨大。198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迅速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股市连涨3年,涨幅分别为68.9%、98.29%和70.51%,其交通运输、金融、基础材料、零售业、通讯行业指数表现出色。仅举办奥运会当年,韩国经济就实现了12.4%的增长。
世界经济史上的“汉江奇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6
中国呢?
战后,全世界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西方列强的全球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日趋瓦解。广大的亚非拉地区,诞生了大批新的民族独立国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这些新兴的民族国家,继续通过某种途径,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起全国人民一起向前发展。奥运会无疑就是一种绝佳的途径。
中国也是其中一员。
以满清王朝的垮台为标志,中国出现了形式上接近完备的“现代民族国家”。通过提出和推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将民族主义纳入中国的正统文化之中。民族认同感,民族主义情绪在不断高涨,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最高峰。自此之后,中国的命运有了根本性的转机。
但是,深埋于中国人内心的“强国梦”一直还没有实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包容性极强的民族之一,它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到了近代,中华民族则成为了世界最苦难深重的民族之一。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横行肆虐的同时,也催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形成。
因此,中国人一直憋着一股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纾解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压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奥运会能为世界各国在体育运动方面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平台,不会受到外力干扰。
最重要的是,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振兴民族情感。
因此百年来,国人前赴后继。
1932年刘长春参加奥运会时,开幕式上,身兼旗手的他,背后只跟着5个人,其中还有留学生和美籍华人。6人代表团,像极了今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只派出一两个人参赛的各种小国。
▲右二就是刘长春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140人组成的代表团,但仅有符保卢一人取得比赛资格,其他选手都在预赛时即遭淘汰。
1948年伦敦奥运会,正是蒋家王朝即将崩溃的前夕,蒋介石为了安抚民心,派出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但依旧颗粒无收。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新中国首次派遣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但是由于迟到,代表团一行40人只赶上男子游泳的一项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但新中国的旗帜伴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升起在奥运村。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邀请中国参加的同时,还邀请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参加。为了抗议国际奥委会搞“两个中国”的图谋,中国宣布不参加该届奥运会,已经先期派往墨尔本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于奥运会开幕当天回国。1958年,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此后,一直到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之前,中国都没再参加奥运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225名运动员、50名教练组成的强大阵容。7月29日,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该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二问。
2001年,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举国欢腾。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国以51枚金牌雄踞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至此,中国人给“奥运三问”的最终一问也交出了完美答卷。
从此以后,中国人对待奥运会的热情和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当中国的奥运健儿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时,中国人对奥运,对金牌似乎也没那么热衷了。
在最近铺天盖地的关于奥运会的新闻中,有这么一个热搜引人注意——“国人为何不再唯金牌论了”。
有网友拉出了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最后的台词来作回答。黄飞鸿在拿到狮王争霸的金牌后,对城楼上的李鸿章说了这么一段话:“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
这个回答也有一定的道理。以前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受尽欺凌,我们也确实需要一种荣誉象征来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所以国民对于金牌非常看重。如今,既然我们已经做到国富民强、民智广开,金牌当然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但这并不是说,奥运会已经脱离了民族主义和国家政治的影响。
这几天唐灵生的故事传得很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唐灵生打破59公斤级举重的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他在关键决胜负局时,举起了自己体重三倍的重量。按规则,3秒即可判定成功,但他举起来之后,整整12秒,裁判都没有亮灯。
虽然事后裁判各种解释,但都无法令人信服。这是中国举重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打破了欧美体育强国的垄断。
到后来,举重就成了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各个级别都有夺金的实力。但本届东京奥运会修改了规定,每个国家只能参加14个比赛项目中的8个,中国再强,也只能拿8块金牌。
反观美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游泳,截止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在游泳这个项目上一共拿了246枚金牌,比前十名的其他9个国家加起来还多,菲尔普斯一人就能拿8金,但这个项目从来没设过限制。
可以预见,在民族主义依旧盛行的现代社会,顾拜旦的实现运动员无国别比赛的愿望,终究是天方夜谭。
但民族主义,真的不是向西方媒体抹黑的那样,是一个贬义词。在他们的民族主义环境下,英国建立了遍布世界的殖民帝国,德国诞生了希特勒,美国动不动就因为国家利益去侵略别国,他们的极端民族主义危害全球。
但我们不会。中国的民族主义属于自卫性、非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它是一种内诉和谐、外求和平的温和民族主义?和西方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截然不同。因此我们一直强调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永远不称霸。
无论如何,看到中国的运动员们为祖国在奥运赛场上增光添彩,我还是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1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