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钱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将“双奥之城”的荣耀载入史册,也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后奥运”时代,作为冬奥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场馆?
北京冬奥会期间,五棵松体育中心通过“冰篮转换”,从篮球馆变身为冰球比赛场馆,旁边新建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为运动员提供赛前热身和训练服务。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限公司品牌推广总经理兼场馆事业群副总经理袁颖慧告诉记者,随着北京冬奥会落幕,五棵松冰上中心也将转型为一站式家庭乐活体验中心。袁颖慧介绍:“冰上中心这一块,我们把它作为以冰场为核心的体育商业相融合的服务综合体。业态上也是多种业态融合,“一核心、多业态、全方位”的模式,希望把它打造成北京冰上运动的新地标,同时也是北京西部的亲子冬奥场馆微度假胜地。”
袁颖慧透露,五棵松冰上中心将在今年6月以全新的形象对外开放,其中亲子主题空间和剧场将会是冰上中心的两大主力店。未来,公众在这里既能体验冰上运动,还可享受一站式休闲娱乐,包含亲子早教、餐饮、剧院、美容美体等多业态。袁颖慧介绍:“我们这里面还有健身房、体能中心、舞蹈中心、语言中心、自习室等。未来除了承接冰上赛事,我们已经开始成立一些青少年的运动俱乐部,现在已经有不少孩子在这边滑冰。所以我们现在以冰球、花样滑冰、健身、体能、舞蹈培训为主,以后可能会延伸到包括像瑜伽、滑雪、运动康复、莱美课程、滑板等,4到18岁的孩子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培训项目。”
除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国家速滑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冰丝带”也计划在本月底对公众开放。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建设,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们在这里连创佳绩,共刷新1次世界纪录、10次奥运纪录。北京城建集团国家速滑馆工程项目经理李少华表示,希望“冰丝带”开放之后能够成为冰雪爱好者新的打卡地。李少华说:“我们心里还是有巨大的成就感,这个场馆开放之后,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老百姓,能够享受冰雪运动,享受场馆的成果。”
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告诉记者,国家速滑馆还将陆续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和模式,打造成为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中心,更好地满足群众参与不同冰上运动的需求。武晓南介绍:“下一步我们一定会按照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和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让速滑馆的长期运营工作越做越好。”
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表示,虽然我国的运动健儿在冬奥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中国的冰雪运动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李晓鸣说:“中国冰雪的发展可能还要有较长的路要走,我们是在完成从0到1的过程,现在是在把零基础的滑雪人群或者冰雪人群转变为体验者,等到我们把这些体验者能够转变为冰雪运动的爱好者,我个人认为那个时候中国的冰雪运动可能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众所周知,体育场馆兴建耗资大,而奥运会后作为体育文化遗产再利用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李晓鸣认为,目前北京冬奥场馆的后续利用仍然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李晓鸣介绍:“第一,冰雪场馆的经营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我们的滑雪场、冰场可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卖滑雪票或者滑冰票作为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第二,消费者对于参与冰雪运动的消费理念也比较单一,特别是参加滑雪滑冰这些运动时,消奥运费者很少有人想到给自己购买相应的保险来保障自己参与冰雪的安全。第三,政府对于冰雪运动的管理手段尚有欠缺,因为我们还缺少相关的特别是冰雪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
李晓鸣建议,无论是推动冰雪运动的发展还是对冬奥场馆的利用,都要抓住青少年这一重要群体。李晓鸣说:“主要以赛事活动做引领,进一步推动和带动中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发展。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手拉大手等模式,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元欣认为,未来的场馆运营商应该逐步转型为体育产业的综合运营商,不能局限于现有体育场馆的运营。陈元欣说:“核心就是走出这个场馆,发挥它在赛事运营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来涉足整个体育产业的运营。比如武汉体育中心,走出场馆,运营的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和其他一系列活动。包括体制内的宜昌体育中心,运营的中国公开水域漂流公开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所以未来可能场馆运营商都要逐步向体育产业综合运营商方向来转变,这也是未来场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再局限于现有体育场馆的运营。”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1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