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争端正式展开,世界局势仿佛一夜之间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北半球的战火引燃了世界各国贪婪的欲望。除远在非洲大陆,为温饱发愁的非洲国家,其余国家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俄罗斯。
先是美国的制裁影响了俄罗斯的经济,后来欧洲的封锁又让各行各业的发展迅速入冬。
而对于中立国的瑞士来说,两百多年的“不站队”是国家得以存活的根本。但是在混乱的局势下,它动摇了。
(瑞士)
2023年1月,瑞士宣布放弃中立,并且就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对其实施制裁。
这项决定立即引来连锁性恐慌,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瑞士的银行业也因此遭受沉重打击。
瑞士在200多年前成为中立国家,即使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依然没有动摇不偏向任何一方的原则。
而俄乌争端的规模远不及两次世界大战,是什么让瑞士不惜亲手葬送自己的口碑,也要制裁俄罗斯呢?
以前的瑞士为什么要中立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以欧洲最为典型。
最初的瑞士并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罗马帝国的辖区。
很多人认为以罗马帝国强盛的国力足以统一欧洲,但事实上内战止住了它的前进步伐,甚至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而那时,瑞士本土并没有强大的军队和强盛的国力。在周围其他公国眼里,它是待宰的羔羊。
直到13世纪中叶,勃艮第公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开始强占瑞士城邦,这片土地的人们才开始恐慌,各松散的城邦开始紧密团结起来,进行联合反击。
随后,军队体量连续攀升,武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瑞士各城邦签订了联盟协议,这就是瑞士建国的开端。
在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对抗中,更多城邦选择加入同盟,更增强了瑞士的军事力量,于是一个国家就这样形成了。
虽然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瑞士人更骁勇善战,尚武精神似乎深深刻在基因里,是瑞士人一生斩不断的特质。
如今的瑞士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强国的包围中,而古代的瑞士也同样如此。甚至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勃艮第公国想要吞并它。
瑞士地图
瑞士和勃艮第公国相距不远,但国力并不能匹敌。尤其是到了查理成为勃艮第公国主人时,这个国家的强盛已经到了法兰西都惧怕的地步。瑞士作为一个刚建立的国家,总会有风雨欲来的危机感。
那个时代是勃艮第和法国的时代,两个顶级国家相互杀伐,自然不能让邻国围观吃瓜。
于是,法兰西路易十一算计了勃艮第,导致后者与邻国关系交恶,也将瑞士引入了战场。
(路易十四)
法兰西和勃艮第公国断断续续打了近20年,最终以勃艮第公国的惨败告终,大量土地被周边国家瓜分。
从此勃艮第一蹶不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而瑞典作为战胜国之一,按理说应该是获利很多才对,但事实上两个大国交手,差点把瑞士打崩溃了。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字:钱。
瑞士国土面积小,还多山地,很难大规模种植农作物。没有日常的粮食供给,瑞士人就要为食物发愁。
而解决粮食问题的唯一途径,不是愚公移山一样凿平山地,而是花钱去其他国家买粮食。
那么瑞士有钱吗?
当然没有,否则怎么会在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山地老实巴交地生活了这么多年。
不过瑞士当然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士兵。
当时瑞士境内大多是赛尔特人和蕾蒂亚人的后代,民风剽悍,骁勇善战,勇猛的名号几乎人尽皆知。
所以为粮食发愁的瑞士人收拾好行李,带着兵器远走他乡,成了周游各国的雇佣兵。
雇佣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可谓源远流长,所有国家都会聘请大量雇佣兵上阵杀敌,以此减少本国士兵的损耗。
在法兰西和勃艮第的争端中,两国率先派上的正是雇佣兵,而等到雇佣兵损耗严重,才会命令本国士兵上阵杀敌。
所以有时候明明看到欧洲各国打得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损耗的兵力并不都是本国固有兵力。
瑞士雇佣兵
欧洲中世纪时期并没有汽车和飞机,瑞士人也去不了太远的地方混饭吃,有绝大部分去了勃艮第和法兰西。不难想象,两国交战必定血流成河,横尸遍野,所以首先阵亡的恐怕就是瑞士雇佣兵了。
好在虽然瑞士人口骤减,但因为地形易守难攻,同时也没有太大开发价值,所以它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获得了养精蓄锐的机会。
到了15世纪,奥地利、法国和西班牙同时看中了意大利北部区域,都想并入自己版图。
而瑞士自知国力不够,虽然离意大利很近,但也不敢加入争夺。
原本经过百年修养,瑞士基本恢复了元气,只要看着大国追名逐利,自己置身事外就好。
但土地争端哪有不战队的道理,连已崩的勃艮第公国都明白,单打独斗绝对必死,要拉拢盟友造势才更有把握成功。
所以法国各处结盟,准备大干一场,而瑞士此时位置有些尴尬。
虽然瑞士已经建国,事实上还依附于法国。等到战争开始,瑞士人忽然灵光一闪,扭头临阵倒戈,成了奥地利的盟友。
震怒之下的法国盟军马上加派兵力,并以珍藏许久、专门攻破瑞士长矛兵的秘密战法对抗瑞士。
结果那场战役打得天昏地暗,对方穿着重甲和后盾步步往前推进,瑞士的长矛怎么都攻不进去,直被杀得血肉横飞,丢盔弃甲。
如此一战,瑞士长矛兵的神话破灭,兵力损失惨重,它所支持的奥地利也一蹶不振。
瑞士被法国打得差点丢了家底,只能向法国人屈服,并接受了对方两个要求。
第一,瑞士的雇佣兵只能为法国效力,不能出现在其他国家的队伍中。
第二,两国开放和平贸易,而且免除关税。
在这两项条款的助推下,瑞士和法国的关系更进一步,而瑞士在遭受重创后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打仗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说法国和勃艮第公国的战争只是伤到了瑞士的元气,而三国的地域之争更是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瑞士环顾四周,发现周围都是比它强大的国家。一旦打起来,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虽然本国易守难攻的地势和没什么入侵价值的双重原因保障了国家的延续,但是战争对瑞士来说,真的不是敛财的方式,而是纯粹没事找事。
有了之前的教训,瑞士改变了国家政策,于1815年通过了《维也纳公会宣言》,成为永久中立国,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中立国。
瑞士宣布中立国的时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英法等国家崛起,资本主义的欲望开始向更宽广的大陆延伸,而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也在默默酝酿中。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瑞士真的会不为所动,保持中立吗?
百年瑞士
经过几十年发展,瑞士终于慢慢摆脱了战争的阴霾,不但人口得以恢复,和法国长期友好贸易也推动了本国经济。
工业时代下的欧洲发展迅速,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技术,研制出威力更大的武器。
一个个膨胀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到处寻找一切可以征服和盈利的机会,从一开始的欧洲内耗,慢慢发展到世界各地开发殖民地。
但是当其他地区逐渐被占领或控制后,资本主义国家欲壑难填的胃口像一个定时炸弹,不断地压制着爆发时间,筹备互相吞并的疯狂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杀,导致两国交恶,而其他国家在接到消息后不约而同选择借此名义发起战争,试图靠战争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当时,工业革命养肥了英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国家,无论在财富积累方面还是军队体量方面,都属于世界顶级。
而奥匈帝国皇储被杀事件让该国颜面无存,当即集结军队,要铲平塞尔维亚。
在一系列强国摩拳擦掌时,意大利也不甘寂寞,硬是想找个缝挤进去,和其他国家较量一下。
一战的两大集团分别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的同盟国,和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
从地图中不难看出,瑞士可以说是夹在两大集团之间。
虽然它已经中立了几十年,但是强国之间的联合绝对会让其他国家惶惶不安,何况瑞士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害怕被灭是不可能的。
可事实上,瑞士真的不是很怕打仗,原因有这几点。
第一:瑞士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上面已经说到它夹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可以说是两大集团的缓冲地带。
如果同盟国占领了瑞士,协约国必然要集中火力争夺,否则肯定会被对方掣肘。
此外,瑞士中立时与各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其他国家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而一旦有国家攻打瑞士,其他国家会按照条约帮助瑞士打退侵略者。
第二:作为中立国的瑞士并没有放弃培养军事力量,甚至比其他国更重视军事。
虽说山地是瑞士的天然屏障,坦克或大炮无法在这里大施拳脚,但是机动性强的军队依然可以顺利进入瑞士境内,飞机也可以投下炸弹,将这片只有4万公里的土地炸成一片焦土。
瑞士想捍卫国家领土,终究要拥有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
为了将军事力量遍布各地,瑞士在一战爆发前已经把连绵的山挖透了,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遮蔽工程,战备资源也十分丰富。
第三:瑞士人口不多,但是瑞士人真的相当勇猛。
早在欧中中世纪期间,瑞士雇佣兵的名声已传遍各地,而如今依然有大量瑞士雇佣兵在为其他国家效力。
这些瑞士人的脾气很硬,也有很强的团结性,一旦遇到灭国危险,侵略者肯定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况且瑞士真没有可以掠夺的资源,属于鸡肋型国家。
(一战老照片)
有了以上几点的考虑,两大集团自然不会轻易攻占瑞士。
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既不断消耗本国资源,又能得到其他国家的资源。
一旦打赢,获利大多数会高于损失。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赚得盆满钵满,而同盟国的下场就相当惨了。
意大利和德国差点赔光了家底,而奥匈帝国更是被打解体了。
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接壤的瑞士,默默看着邻居萧条的样子,默默抓紧了法国人的衣角,两国关系更密切了。
一战打得相当惨烈,统计到的伤亡人数超过一千万,这让欧洲迅速进入“休眠”状态。
大家有的闷声发展,有的靠雄厚的家底加快殖民步伐。也有的像瑞士一样不敢争不敢抢,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中立国,看强国的脸色当墙头草,好好经营自己的国家。
令瑞士再次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二战猝不及防的来了,主动挑事的还是被揍得抬不起头来的德国和意大利。
(希特勒)
此时距离一战结束还不到30年,德国人已经受不了协约国的压迫,心里的恨意愈发膨胀。
正巧本国局势动荡,极端的政客很快控制了国内舆论,一种叫做军国主义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快速生长。
于是,德国元首希特勒毫不犹豫地违反《凡尔赛条约》,秘密扩充军力,准备找英法等强国算账。
瑞士北临德国,南靠意大利,欧洲两个法西斯国家都是它的邻居,如此一来,瑞士有面临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作为远近闻名的中立国,瑞士还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吗?
(二战老照片)
德国有相当一部分领域和法国接壤,而且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蹂躏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英法的军事力量很强大,但只要拿下英法,其他国家必然会惶惶不可终日,甚至主动投降也不是不可能。
德国只用了一个半月把法国打到投降,希特勒准备集结军队南下打瑞士。在他看来,瑞士这个软柿子比法国好捏太多了,攻下这里不是什么难事。
很快他集结了50个师屯在两国边境,并部署了“冷杉行动”,准备以强大的兵力迅速拿下瑞士。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瑞士只用了几个小时动员了50万大军,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瑞士神一般的速度让希特勒心中一惊,德国人根据瑞士军队的情况反复推算,最后断定:
想在瑞士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打败50万人不太现实,何况只要有山的地方,就有瑞士人挖的窟窿。
希特勒慨然长叹,意识到不值得在瑞士这么小的国家浪费时间,何况这个国家没有特产,打下来也只能当荒地仍在一边。
想到这里,他默默擦掉额头上的冷汗,顿觉神清气爽,转而惦记上了其他国家的土地。
这边德国一退兵,瑞士马上表现出诚意来了。
据统计,瑞士为意大利和德国提供的军火,占瑞士总军火输出的90%。而且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运输也途经瑞士,往来相当频繁。
瑞士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基本是假装没看见,任其随便活动。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计划笼罩着整个欧洲,而在被战火包围的瑞士始终没有被侵略,也算是天生头铁,外加真的是运气爆棚了。
瑞士不再中立
虽然战争代表着毁灭和灾难,但也处处藏着机遇。
二战期间,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贸易来往,有大部分是通过瑞士银行完成的。
战争绝对是相当烧钱的事情,一件先进的武器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价格,而国战采购的武器和物资,绝对不仅仅只是几亿而已。
就是瑞士人再实诚,从各国的牙缝里刮一点剩菜剩饭,都足够吃好几年的,何况除了德国和意大利,其他国家也和瑞士银行有密切往来。
(瑞士银行)
由于瑞士是中立国,地理位置特殊,其他国家也不太想争夺这种堪比鸡肋的土地,所以瑞士几乎是欧洲比较安全的国家之一。
除此之外,瑞士银行不会检查户主资产来源,即使像希特勒这种全民公敌,也可以在瑞士银行开户,而且存取财务十分顺畅。
为了让某些见不得光的人在瑞士银行存钱,瑞士政府还颁布了一项银行保密法,严禁银行泄露客户信息。
如此不遗余力的保障户主的权益,让瑞士银行深受黑白两道大佬的喜爱。久而久之,瑞士银行就成了欧洲三大银行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逐渐被打残,法西斯主义慢慢土崩瓦解,元首除了吹胡子瞪眼,再也想不到更绝妙的反击策略。
而瑞士忽然意识到,自己发财的机会到了。
虽然瑞士在二战期间为德国大开方便门户,但它同时也和美国、苏联做生意.
对它来说,所有人都是他的朋友,因为瑞士银行实力雄厚,大家都来这里存钱,所以瑞士也很富有。
一旦银行业发展得好,钱变会慢慢生出更多的钱。一旦有钱了,说话也硬气。
二战结束后,瑞士银行忽然发现,有很多客户很久没有来取钱了。
细究之下,这些人不是下落不明,就是在战争中死亡。
于是这些人存在瑞士银行的钱,成了它们长期盈利的支点。原本体量庞大的瑞士银行,现在更加有钱了。
(瑞士军队)
瑞士是尚武的国家,即使成为中立国,也不能阻止他们训练士兵。
前面已经提到,瑞士所谓的中立是武装中立,而且军队实力相当强大,每年用于军事方面的军费几十亿美元,属于相当烧钱的了。
富裕的财产提升了军队装备,而军队强大了,世界地位也会有所上升。
不过,让瑞士更大程度上提升声望的不是军队,而是国际组织。
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160多家联合国以及其他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可以说密度直达,再没有其他城市可比。
除日内瓦,苏黎世有国际足联,洛桑有国际奥委会。
大家都明白瑞士这个国家不够强大,但它是国际承认的中立国,又有安全隐秘的瑞士银行。
从诸多角度来看,在瑞士设立国际组织是很好的选择。
虽然瑞士本身也不是特别干净,但真要从矮个里挑将军,还真没有几个国家比瑞士更合适。
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你方唱罢我登场,风水转来转去,就转到了2022年。
此时距瑞士宣布中立已过去了207年,这些年瑞士始终闷声发财,如履薄冰地平衡各方关系。
虽然帝国主义的嘴脸都是一样臭不可闻,但是我国公民在瑞士银行的开户总数却在稳步上涨。冲着瑞士辛苦维持了两个世纪的名声,大家就愿意给他捧场。
(俄乌冲突)
不过在俄乌冲突后,瑞士也不老实了,甚至一上来就来了一记重拳。
2023年2月,瑞士宣布将采取与欧盟对俄制裁相匹配的措施,以回应俄“入侵”乌克兰。
这条消息成了世界瞩目的爆炸性新闻。
一个自称永久中立的国家,为啥忽然违反约定,倒向欧盟的政治集团?
而此前两次世界大战下,瑞士一直坚持中立,为什么偏偏在这次俄乌冲突中憋不住了呢?
瑞士作为老牌中立国,除了受国际组织欢迎,被周围国家象征性保护之外,还需要承担“中间人”身份。即一旦两国或两地发生冲突,瑞士有责任成为中间人,为两国和平相处贡献力量。
也就是说如果俄乌冲突一直持续,瑞士则要根据实际局势从中斡旋。不管结果如何,瑞士的态度不能倒戈任何一方。
从表面上看,中立国履行的义务是正当公正,有利于世界发展的,而且还有机会为自己捞国际声望,属于很好的差事。
但就此次俄乌冲突来说,瑞士有点被架在火上烤的意味。
(瑞士)
瑞士是中立国,但它身处欧洲,经济受周边国家影响明显。
瑞士有四大产业,分别是金融业、钟表业、机械机电业和瑞士刀。
这些行业受周边国家影响比较明显。它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
这些国家政治倾向明显,如果在以前,瑞士继续保持中立态度毫无问题。
但西方国家已经对俄罗斯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态度,甚至满世界地找同盟伙伴,试图给俄罗斯制造更大压力。
瑞士是中立国,同样也是欧洲国家。
甚至进一步说,瑞士跟很多西方国家一样,活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不是随心而发,而是要在合适的时机做适合瑞士发展的事。
那么,俄乌冲突是影响瑞士发展的事吗?
当然不,俄罗斯建议乌克兰成为中立国才是。
如果乌克兰成为中立国,其他国家则不能入侵,欧洲和俄罗斯之间会多一个缓冲带。
而这个缓冲带既阻止了俄罗斯和欧洲直接冲突,也影响了欧洲随心所欲对抗俄罗斯,更破坏了美国拉乌克兰进北约的计划。
只要俄乌冲突继续,欧美国家便可以继续卖物资给乌克兰,这些钱会缓解西方各国经济压力。
有乌克兰牵制俄罗斯,后者便无法安宁,综合国力长期削减。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持续对俄罗斯施压,可以加快俄罗斯的衰落,这是欧美国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瑞士银行)
首先,瑞士虽然是中立国,但只要有战争,大家便会更加信赖瑞士银行的安全和可靠,更多资金将进入其中,成为瑞士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其次,从二战中可以看出,瑞士所谓的中立并不纯粹,它跟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很善于发掘战争中的商机,为其他国家提供武器。
如果俄乌冲突结束,瑞士银行的进账和武器贸易也会受影响。
瑞士是独立的国家,但同样也受邻居和美国影响。
此时欧洲大致达成共识,美国又在一边施压,大家都忙着站队,瑞士想要独善其身并不容易。
如果瑞士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中立,相当于得罪了美国和欧盟。
第五,瑞士所谓的中立是武装中立,并不是经济中立,瑞士宪法中有相关介绍。
虽然瑞士没有经济制裁其他国家的先例,但不代表不能实施经济制裁。为了与西方国家步伐一直,瑞士需要有所行动。
(瑞士日内瓦)
综合以上五点,瑞士对俄罗斯下手了。
瑞士参加欧盟制定的制裁方针,冻结了俄罗斯总统、总理和很多高官在瑞士的资产,大名单中密密麻麻地写着363名俄罗斯各界人士和4家俄罗斯公司。
除此之外,瑞士还对俄关闭了领空,成为制裁俄罗斯的36国之一。
俄罗斯被制裁后,瑞士财政部长在公开场合中表示:
俄罗斯只是瑞士金融中一个小角色,根本不会影响到瑞士金融体系,所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投鼠忌器。
但事实上,瑞士的做法让人们对瑞士银行的好感一落千丈,大量资金开始离开瑞士银行,甚至连它所谓的“盟友”都心慌意乱地从瑞士银行取走财产。
一时间瑞士如千夫所指,金融业遭受重创,国内经济持续下跌,甚至让本国人民心中惶然。
总结
(瑞士政府)
有很多人说瑞士是富有而美丽的国家。它因金融业而财富源源不断,支撑着国家稳定发展。因中立而包容世界文化,受人们喜爱。
不过因为俄乌冲突下的错误决定,这个国家的信誉正在土崩瓦解,当一个中立国不再中立,犹如世界秩序错乱,苦心经营的美好家园终将覆灭,而等待瑞士的,是背信弃义带来的恶果。
编辑:忘词
责编:王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2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