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在短短的16年岁月里,政局风云变幻,国务总理更迭频繁。先后有31人担任过国务总理。其中:有人尽皆知的唐绍仪、徐世昌、段祺瑞等;也有为人鲜知的龚心湛、贾德耀、胡惟德等。他们任期长短不一,长者仅仅一年多,短者数月,更有甚者,短短几天而已,如昙花一现(最短的朱启钤只干了两天,最多的是段祺瑞曾四任总理)。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曾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大使等职。他是巴黎和会拒签特使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任职时间:1922.12.11——1923.1.4(代理)
(接上半部分)
五 投身蒋介石国民政府 修订不平等条约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并与南方国民革命军相配合,出潼关参加北伐,王正廷应邀参与冯玉祥的军事谋划。
蒋介石一直想拉拢冯玉祥倒向自己,蒋介石的“二哥”黄郛(与大哥陈其美,三弟蒋介石为结拜兄弟)便推荐了王正廷去当这个说客。在王正廷和黄郛的推动下,蒋冯得以合作。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大婚。便以奉化老乡之名,邀请王正廷为其证婚人(证婚人共5名,还有谭延闿、吴稚晖、蔡元培、何香凝)。此后,王正廷即正式加入蒋介石的幕下。
蒋、宋大婚
1928年初,蒋介石委任王正廷为国民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5月3日,日军为阻挠国民党军队北伐,制造了惨杀6000民众及蔡公时等17名外交官的“济南惨案”。
时任外交部长黄郛因执行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引咎辞职。由于王正廷与蒋介石的同乡关系(蒋介石对同乡信任度都相当高),6月,王正廷继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长。
10月,王正廷与日本代表谈判解决“济案”问题,日本方面蛮横无理,拒不撤兵。王正廷只能按照蒋介石的旨意,对日本一再妥协迁就,引起南京市民的愤懑,大家12月13日上街举行示威游行,并捣毁了王正廷的住宅。
1929年3月28日,中日双方达成所谓“济南协议”,日军撤出济南。除规定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所谓双方的损失外,还要中国政府负责保护在中国的“日本臣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个“协议”把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杀害中国军民数千人等罪责一笔勾销,还声明:“视此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两国邦交益臻敦厚。”
王正廷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主持了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1928年6月,王正廷上任伊始,就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中国80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此种束缚,既与国际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相违背,亦为独立国家所不许”,“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
至此,王正廷揭开了所谓的“革命外交”的序幕。通过谈判,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王正廷代表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等12个国家签订了关税自主条约,基本结束了近80年来中国无权实行关税自主的局面。
这不仅使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而且对于保护、扶植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改订新约”运动中,王正廷还收回了上海两租界的司法管辖权,建立了租界内的中国法院体制。后来陆续收回了天津比(利时)租界,镇江、厦门英租界,威海卫英租地等?
蒋介石视察威海卫
这在民国外交史上,绝对要给王正廷记“头功一件”!点赞点赞!
六 被打两记“耳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侵华日军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之下,长驱直入,一周内,辽宁、吉林两省基本丢失。
在民族危急的情况下,全国人民奋起救亡,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召开抗日救国大会,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南京国民政府积极抵抗日寇。
王正廷本人不是亲日派,但他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9月28日,上海、南京两地2000多名学生,冒着倾盆大雨,先后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外交部请愿。
蒋介石避而不见,学生们就拿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出气。他们捣毁了外交部,还动手打了王正廷两记耳光。王正廷狼狈不堪,颜面扫地。9月30日,王正廷向国民政府提出辞呈。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正廷回到宁波,应宁波母校之邀,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他在一个亲戚家里吃饭。
席间,王正廷酒酣之余,谈了他几十年外交生涯的感慨。他说:“我在外交生涯中,有一桩最得意的事,也有一桩最倒霉的事。最得意的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自己也感到扬眉吐气。最倒霉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执行不抵抗政策,被请愿学生打了两记耳光。”
1932年1月,王正廷被蒋介石任命为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1936年8月,出任驻美大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美国国务卿安排下与日本驻美公使进行交涉,但毫无结果。后来,他也没有能够从美国方面得到新的援助。
1938年9月,国民政府将王正廷调回,改派胡适接替驻美大使职务。王正廷经香港转赴重庆,此后不再担任政界要职,只挂名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
七 热心教育、公益和体育事业 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王正廷积极投入教育和公益事业。1921年,王正廷到北京就任北平中国大学校长。这所大学原是民国元年由孙中山授命创立,宋教仁、黄兴先后任第一、第二任校长。
此时由王宠惠任董事长,王正廷任校长,经过筹款扩建,规模日渐完善,设立文、理、法三个学院。后来该校得到国民党的资助,长期存在下来,甚至在抗战爆发后,也以私立大学的名义继续留在北平,校长一直由王正廷挂名,直至解放前因经费不足而关闭。
1933年1月1日,以“航空救国”为宗旨的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王正廷与史量才、杜月笙等出任理事。1934年3月,北平故宫博物院改组,王正廷被聘为首席理事。
1934年9月,在王正廷、史量才等人的发起下,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召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王正廷被选为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王正廷致力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自幼喜好体育运动。王正廷早在北洋上学时期,就成为校内新式体育运动的骨干。
1899年,他参与了由北洋大学主办的全国首次校际体育运动会——天津学生联合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此后的1902年至1904年,他参与组织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二次全市年度运动会、天津中等以上学堂联合运动会。王正廷对体育的兴趣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912年,王正廷发起组织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任名誉会长。当年国际奥委会菲律宾籍委员瓦加斯来华考察体育,与王正廷相识,随后一起联络东亚各国,发起组织远东体育协会。王正廷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倡导者和领导人。
1913年,第1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马尼拉举行。王正廷率领中国运动员参赛并取得了总锦标赛第二的好成绩。
1915年,第2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社会各界为之瞩目。王正廷四处筹资,认真组织使运动会如期圆满举办,中国运动员取得了锦标赛第一的好成绩。
王正廷认为体育可以强身,可以卫国,可以唤起民众团结意识。所以他对召开全国运动会,对承办远东运动会,对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都投入了极大的热忱。
1896年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召开前,国际奥委会曾向清政府发出过邀请,处于内忧外患、不知奥林匹克运动为何物的清政府愚昧无知,自然与奥运会“擦肩而过”。
首届奥运会开幕式
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举办时(五大洲第一次齐聚盛会),天津一份青年杂志上首次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这一声声呼喊,在那个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壮。
1915年,国际奥委会又一次发来邀请。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国内的护法战争,中国又一次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擦肩而过。
1922年,王正廷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24年,他被推选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
王正廷与顾拜旦
1927年,王正廷任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会长兼总裁判。1932年5月,王正廷率团出席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开幕式上,王正廷以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代表的身份发表讲话,言语中直指日本妄图将伪满塞进运动会,破坏运动会会章的行径。
1932年,王正廷克服重重障碍,派当时东北大学的学生、全国百米纪录保持者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经费还是张学良个人出资赞助的。刘长春也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
王正廷向刘长春授旗
1936年6月,王正廷率团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由140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考察团历经磨难抵达德国柏林,参加了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举重、拳击、自行车等项目预赛。
由于路途遥远,队员们晕船,又仓促上阵,基本上预赛阶段就淘汰了。虽然成绩平平,但武术表演却极为出彩,大扬国威,让战争狂人希特勒和全场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受到国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最难受的还是1948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中国派出了53人的代表团,分别参加了足球、篮球、田径、游泳4个项目的比赛。
当时民国政府腐败无能,王正廷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代表团由于经费紧张,先期派以“亚洲球王”李惠堂为首的足球队一路出访比赛,靠卖门票筹措部分资金。
就这样,也只能有一半参赛队员前往英国,为节省路费,全团节衣缩食,分批到达伦敦,更难提及赛前充分训练备战,获取良好运动成绩了。
更尴尬的是奥运会要结束时,代表团已不够回程旅费。王正廷向国内求援无果,只得自掏腰包并请侨界朋友捐借款项,让英国旅行社先行垫付购买机票,才使代表团得以回国。
现在回想一下,那时的官员、教练、运动员为参加比赛,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好在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八 晚年病逝于中国香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王正廷曾主动要求负责行政院战罪调查赔偿委员会,从事资料搜集,惩处战犯和战争索赔工作。
不久,蒋介石挑起内战,王正廷的愿望落空。内心极度失望的他,和钱新之等人在上海一起从事金融保险事业,王正廷曾担任上海市参议员、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还兼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交通银行董事、菲律宾交通银行董事长、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王正廷从上海移居香港,继续从事金融、保险事业。
1955年6月,73岁的王正廷参加了国际奥委会在巴黎举行的第50届年会,他始终未以台湾方面代表的身份说话,也没有批评新中国。1957年,王正廷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国际奥委会第53届年会上辞去了国际奥委会委员职务,被聘为名誉委员。因此,王正廷“中国奥运之父”的称号绝对当之无愧!!
王正廷在香港过着恬淡而充实的晚年生活。1961年5月21日,王正廷因患喉癌在香港九龙圣德勒撒医院病逝,享年79岁。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