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颜筋柳骨”附作品欣赏

时间:2023-08-07 11:09:42 阅读:3

质疑“颜筋柳骨”附作品欣赏

质疑“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上心,但作风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出自宋代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归纳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点。这一看法被当做“至理名言”,传播甚广,影响深远,致使近期另有学者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予以一定和表扬。但是我以为这种看法并非十分准确,而是“半对半不合错误”。也就是说,“柳骨”说是准确的,是无可厚非的;而“颜筋”说是不得当的。我以为对此应予以辨清,以免持续传播,给今世人和厥后者以误导。

为了分析这个成绩,我们起首应该弄清什么是“筋”和“骨”。“筋”、“骨”是对书法线条举行外貌归纳的产物。评价书法,除“筋”、“骨”外,另有“血”、“肉”之说。“筋”、“骨”、“血”、“肉”,这些就是前人对一切线条举行高度归纳和总结的具有不同特点和魅力的四种基本典范。它们与“屋漏痕”、“壁坼”、“折钗股”、“铁画银钩”、“万岁枯藤”等美好的线条是同驻共栖的,而与“墨猪”、“钉头”、“鼠尾”、“蜂腰”、“锯齿”、“竹节”等昏暗的线条是扞格难入的。

“筋”、“骨”、“血”、“肉”这四种特性无论在何种书体、何种笔画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在书法中有偏紧张的位置。具体而言,它们不仅有其共同的外表,并且蕴涵着丰厚的神韵。

“骨”即骨骼、骨架。有“骨”的线条挺秀遒劲、健壮富丽。晋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叙述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微骨多肉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疲劳无筋者病。”这约莫是最早将“骨”、“肉”这些生命术语引用到书法批评中的书论。这一实际为我们研讨线条赋予了新的内在和朝向。“骨”在楷书中体现得尤为富裕。在“骨”的体现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唐代的楷书各位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人的作品。

“筋”即筋腱、韧带。有“筋”的线条柔韧、简练。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筋法》中说:“字之筋,笔锋是也。”明代丰坊在《书诀》中说:“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脉相连有势。指能实,则骨体坚固而不弱。”在“筋”的体现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李斯的篆书、宋徽宗的“瘦金体”、禇遂良的楷书。

“肉”为皮肉、肌肤。其功效是内护筋骨、外饰形貌。有“肉”的线条丰满润泽,富于弹性。陈绎曾说:“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清代《玉燕楼书法·肉法》说:“粗则肉滞,积则肉凝。”这些是说“肉”的实质和作用。在“肉”的体现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苏轼的行书、赵孟畹目椤

“血”为血脉、血管。“血”可滋养筋骨、莹润肌肤。有“血”的线条仿佛人的静脉管在皮肤外表上所显现的迂回弯曲的外形。张旭《古诗四帖》的线条就与这种征象颇有几分相似。在这方面另有唐代怀素的狂草及汉代张芝的草书。

“筋”、“骨”、“血”、“肉”这四种特性又可依据不同的实质和作用分为两类,即筋骨和血肉。此中筋骨为“神”,主要体现线条内在的气势和力气;血肉为“形”,主要展现线条外表的妩媚和风范。

作字起主要有筋骨。王羲之说:“欲得其形,先得其骨,骨力既得,其势生焉。”唐蔡希综说:“每字皆须节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墨客杜甫也说:“书贵瘦硬方通神。”

清代包世臣、康出息是发起碑学的先驱。他们之以是“崇碑”,基本的缘故就在于看重碑中笔画的坚固刚健和富于古朴厚重之美。他们以为,碑可强其骨、利其势。孙中山也倡导碑学,以为碑中有“尚武”精力。以是学书法不成不重“骨”,重“骨”不成不学碑。

在器重“筋骨”的同时,“血肉”也不成忽略。筋、骨、血、肉相融,内在筋骨、外耀风姿,阴阳互补,则形神俱妙。梁武帝说:“纯骨无媚,纯肉疲劳。”黄庭坚道:“肥字要有骨,瘦字要有肉。”元代盛熙明说:“书以节气为体,以主其内;以肉色为用,以彰其外。”唐代张怀瓘说:“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云云,皆欲骨血相当,神貌怡然。”

一字好像一个家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此才显得健全、完备、和谐和优美。亦如唐代孙过庭所说:“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珠、和璧,异质同妍。”

这几种笔画特性各有各的外形特点,各有各的功效作用。寻常说来,无骨则弱,无筋则滞,无肉则枯,无血则呆。在种种不同的字体中,这几种笔画特性也突显出不同的作用。通常是楷含骨、篆藏筋、草须血、隶宜肉。篆、楷必筋骨内含以藏其神,隶、草须血肉外表以彰其貌。

我们再以上述内容来比力颜真卿的书法。颜之书法有两大成果。一是楷书。他是“楷书四各位”之首。尤其是他晚年的《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作品,结体宽博雄强,独树一帜。而其线条的特点应该是“骨”而非“筋”。二是行书。他的《祭侄文稿》被公以为“天下第二行书”。其行书线条的特点假如说是“筋”也是禁绝确的。大概说,颜真卿书法的突出特点并不是“筋”。由此可见“颜筋”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是不准确的,以是说“颜筋柳骨”的看法是不克不及完全建立的。

关于“筋”、“骨”、“血”、“肉”在各大书家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我以为归纳起来应该是:颜、柳骨,斯、佶筋,旭、素血,苏、赵肉,即颜真卿、柳公权楷书突出“骨”,李斯篆书、宋徽宗“瘦金体”突出“筋”,张旭、怀素狂草突出“血”,苏轼行书、赵孟羁橥怀觥叭狻薄

有人说线条是“力的荡漾、气的活动、情的转达、生命的述说”。线条不仅可以给人以视觉的打击,并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美好的享用和历久的回味,蕴藏着茂密的艺术含量。因此可以说,得线条者可得书法之半壁山河。清代字画家石涛说:“线是万有之本,万象之根。”仔细研讨历代书家线条的作风特点,以及准确把握各种线条誊写的基本纪律和办法,关于我们举行书法的创作、赏析以及把玩等,都是大有裨益的。(佚名)

附: 柳公权楷书《金刚经》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wangluozixun/32315.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