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果,别号苹婆,为梧桐科苹婆属植物苹婆的种子。因其成熟后,外表好像一只狭长的眼睛,凤眼明睁、丹眼黑珠,因此得名“凤眼果”。多产于广东、广东北部、福建东南方部、云南南部和台湾,珠江三角洲多莳植。
凤眼果性味甘、温,具有温胃、杀虫、养肝胆、明目标成效。《食品本草》曰其:“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土壤,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苹婆叶也与岭南习俗有缘,因其包裹食品能分发射一股素净的香气,广东惠州一带农家常用其包糍粑。
原植物识别特性
苹婆为梧桐科常绿乔木,树干10~15m,树皮褐玄色,单叶互生,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叶柄长2.5~5cm。圆锥花序下垂,小花形如皇冠, 无花冠, 花被钟形,花瓣乳白、乳黄色,花萼粉赤色, 5裂至中部, 裂片三角状条形, 被短柔毛;花萼粉赤色雄蕊柱懦弱, 弯曲;雌花少数, 子房有毛, 具柄, 5裂, 花柱弯曲。花杂性同株, 雄花多于两性花。蓇葖果长,圆状或卵状,长4~8cm,果皮革质。果实成熟时呈暗赤色或大赤色, 被短绒毛。种子1~5枚, 椭圆至球形。有多层种皮, 外种皮栗褐色, 有粘质;内种皮革质,暗玄色。成熟时果缝开裂, 种子不寥落。花果期5~7月。
凤眼果
化学因素及药理作用:凤眼果碳水化合物含量14.1%~18.6%, 卵白质15.4%~15.9%, 脂肪4.9%~5.3%,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磷、钙等。
古代医学研讨发觉,凤眼果富含维生素A、多种对人体多益的微量元素以及纤维素,具有低落胆固醇、提高影象力、干净肠道、保护肠胃的作用。
凤眼果剥去玄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纯透种皮,食淡黄或乳白色种仁。其种仁质软,形如剥掉外壳的鹌鹑蛋,风雅雅观,味微甜, 有平淡香味,风味似板栗,而无板栗腻味,是优质粮食泉源。
凤眼果食疗药膳
1.凤眼果焖鸡
质料:鸡一只,凤眼果250g,姜、葱少许,调味料过量
做法:凤眼果洗净,剥皮取黄色种仁,备用。鸡洗净剁块,到场酱油、蚝油、白酒、白砂糖、生粉,拌匀后腌制15分钟,锅烧热倒入过量油,放入蒜头,姜丝、葱丝,煸至金黄色,倒入鸡块,大火炒至金黄色后倒入凤眼果,到场2碗水大火烧开后,调到中火焖20分钟即可。
成效:和胃消食
2.凤眼果莲子雪耳糖水
质料:凤眼果200g、莲子100g、雪耳50g,鸡蛋两个,红枣5枚,糖过量
做法:凤眼果去皮,鲜莲子去壳去莲子心,红枣去核,雪耳泡发,洗净撕成小块,将以上质料一同放在锅里加过量的水,煲一个钟然后放入冰糖,待糖完全消融即可。
成效:温胃健脾,补气养阴
3.凤眼果煲鸡汤
质料:鸡半只,凤眼果200g,干贝20g,陈皮2g,姜、盐、花生油过量。
做法:凤眼果洗净,剥皮后备用。鸡洗净切块,飞水备用。水浸软,干贝用净水浸一小时。水过量放入煲内,陈皮,干贝,姜,鸡,凤眼果一同放锅内,煮沸后,慢火煲两小时,放过量调味。
成效:滋阴补肾、温中益气,和胃。
注意:脾胃虚寒或便溏者慎用,请在中医学师辨证引导下使用
【泉源:清远市中医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wangluozixun/36707.html